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欢迎您!
学校主页

城市管理本科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4-09-10浏览次数:1462

城市管理本科专业介绍

 

城市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生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201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城市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建师范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依托该校公共管理学科优势和精良的师资而设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人口密度过大、房价高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等“城市病”的出现。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其管理面狭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已不适应解决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急需培养城市管理专门人才充实城市管理队伍。城市管理专业旨在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镇化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知识,了解城市综合运行规律,具备相关城市管理技术与方法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城市管理人才。

一、专业规划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以多学科为基础,具有很显著的交叉性学科特点,因此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精良师资,根据我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优势,学科专业规划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城市管理专业的定位是,为市政管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因此,设立主要的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城市社区管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

2)在使学生接受精良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基础理论训练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城市管理的专业技能,并通过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加以强化。我们设计的专业特色课程主要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城市危机管理、城市文化管理、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城市管理法规等。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教学资料库建设,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做到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知识性课程与技能性课程结合。培养服务于城市管理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建设管理能力;能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社会团体、城市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发展管理等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

三、知识框架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基本技能;掌握查阅、检索本专业文献资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宽厚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就业前景

   本专业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急需的人才,从业人员缺口大,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待专业人士综合解决的问题,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等。然而,目前城市管理的现有工作人员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者比例较低,或为非专业人员改行,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却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因此,为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城市管理系统十分渴求大批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意味着城市管理专业的价值处于与日俱增的增量过程,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包括:

政府机构。如,城建、市容、交通、财政、经贸、国土资源、园林、科技、信访、环保、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等系统。

非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如,媒体、城镇社区、各类协会与团体。

企业。如,房地产类公司、物业管理类公司、市政公类司等。

科研工作。通过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管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

五、专业学科优势与特色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是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等多学科优势和精良的师资力量组建。城市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为15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平均年龄39岁。他们的学历层次高、专业和学科特色明显,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创造力强,热爱教师事业、潜心于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活动。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4人,博士学位18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外聘2人),硕士生导师27人。该专业教师团队视野开阔,聚焦前沿,他们注重跨学科的交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城市管理问题的研究。

本专业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城市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适应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分工需求,在城市各行各业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

六、主要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城市管理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习、城市管理见习、城市管理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并能应用综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技能和方法, 综合分析及协调解决城市发展与建设管理问题,通过管理使城市发挥更好的功能。

主要课程设置如下:

 

城市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

和素质模块

主要课程和教育培养措施

备注

或说明

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概论、行政学概论、社会学、逻辑学、管理伦理学、经济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决策科学、公共关系学、高等数学等。

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城市管理学概论、法学概论、公共政策概论、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等。

城市管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发展史、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政治学原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管理概论、法学概论、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管理、社会保障学、国外城市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

外语、专业实习、学年论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论文等。

 

三、学制及总学分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总学分157学分,学生必须修满157学分方能毕业。

四、授予学位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负责人简介:

    张铃枣(1963—),男,福建永春人,法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负责人,行政管理系主任。

教学与科研: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与行政伦理的教学与研究。承担本科生课程《领导科学》的教学任务;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行政伦理》、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公共管理伦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政治哲学专题研究》的教学任务。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学术专著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

主要社会兼职;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秘书长、福建省董仲舒杨震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

 

刘素芬,女,43岁,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所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城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向的研究。承担本科生课程《市政学》的教学任务;承担研究生课程《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任务,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省部级课题共4项;主持和参与的课改项目共5项;学术专著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福建师范大学理工楼 邮政编码:350117

学院办公室:理工楼10号楼

团学办公室:理工楼10号楼203室

团学公办电话:22921883

公众号矩阵

福建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MPA教育